2020年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专业导游:朱从容教授
朱从容,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和舟山市“111人才工程”。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机械类专业导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主干课程。研究方向为渔业机械装备及自动化、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主持和承担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省机械工程学会自然科学学术奖1项、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出版著作1部、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社会学术团体兼职: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第一部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尤其在涉海机械及装备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实验教学人员9人。 浙江省“千人”教授1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省151人才工程2名,省高校优秀教师1名。专业专任教师中,1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7.4%;14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具有硕士学位。专业教师中6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20%以上教师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相关经历。
3.专业的优势及特色
本专业1978年始设于原浙江水产学院的渔业机械本科,经2次专业调整更为现名。2009年获批省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获农业(渔业)机械化硕士专业学位点,2016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省一流学科(共建),2 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长期坚持扎根海洋、海岛,服务渔民、渔村,准确把握专业定位,紧跟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的专业发展趋向,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渔业装备、临港工业等行业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渔业装备领域为特色的行业特色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2016年开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开展“4+2”本硕一贯制培养。
4.办学条件
共建有浙江省海洋渔业装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力学实验室、电子信息实验室、自动化技术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其中面向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用房7000余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2000多台(套),固定资产近1600余万元。成立了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制造业评估研究中心,负责舟山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委托的相关工业类项目评估与研究工作。本专业负责牵头的“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团队”、“机电类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分获2015年、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支持,“船舶机电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农(渔)业机械化科研平台”、“机械和电气专业群实验室项目”、“工程技能训练平台建设项目”分获2010年、2012年、2014年、2018年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项目支持。
5.师生已有育人成果
本专业教师近5年承担国家、省和厅局级项目17项,以及多项企业横向项目,五年科研经费到款约620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48篇;授权专利共320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本类专业提供丰富的课外创新活动和科技实践项目,近5年来学生发表论文25篇,授权专利37项。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上百人次,获省级A类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
6.学生就业前景与方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好,毕业之后可以到各类与机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部门、研发部门、教学部门等从事机械(机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设备管理、教学等工作。
第二部分教授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Q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Q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特色课程?
主要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核心课程。海洋装备导论、水下工程机械、渔业机械仪器、渔船结构与捕捞装备等是我校的特色课程。
Q3: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材料学、机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高尚品德;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基础。
Q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对自身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本专业设置了很多工程实践环节,要想成为有竞争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努力。
Q5:社会上是否有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误区?
机械专业是一个十分大众化的专业,社会对它的认识度很高,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机械工程是一个“简单”、“机械”的专业,一般人都能从事这个行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从事机械行业又苦又脏又累;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人员思维很“机械”,等等。其实不然,随着机械、电子、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成果相互渗透、融合和衍生,机械工程涉及很多尖端、精密和复杂的技术,神舟飞船、嫦娥登月舱、航空母舰、蛟龙号深海探测器、机器人……都是机械工程的典型作品。
Q6: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这个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新的机械产品研究和设计、机械产品的生产、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以及机械产品的应用都需要我们专业的人才。
Q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怎么样?
近三年专业的就业率始终在学校排名前列,平均就业率为98%。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较高。
Q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哪些优秀校友?
本专业从1978年创办至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宁波大学副校长冯志敏教授(78级渔业机械)、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汤筱疏(80级渔业机械)、华腾集团董事长陈勇(84级渔业机械)、绍兴文理学院教授董雁博士(84级渔业机械)、宁波和泰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虞飚(88级机制)、宁波安信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再青(89级机制)、宁波龙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培良(90级机制)、绍兴市越城区区委书记金晓明(93级机制)、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项彬 (93级机制,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吕冰海博士(96级机制)、浙江大学教授/博导王跃明博士(98级机制)等。
Q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