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夏小浩,浙江龙游人,工程师,原浙江海洋学院96级船舶修造专业学生。1999年至今一直在扬帆集团工作,从事船舶设计及管理工作。现任扬帆集团船舶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职务。从事船舶工作十年几来,先后主管过集装箱船,金枪渔船,拖轮,散货船,化学品船的设计,发表船舶学术论文数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 并于2013年获得舟山市普陀区第五届优秀专业人才称号,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人物印象:初次见面,真人明显比照片中的他消瘦许多,一身整洁的蓝色工作服却显得他十分干练精神。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面带微笑,热情、谦和,言语中条理清晰、逻辑分明。采访结束后,一名员工告诉笔者,“刚来公司的时候,夏院长就给我们新员工开会,看着年龄也不大,却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和令人敬佩的成绩。是个关心员工、工作认真严谨的人。”
人物观点:学校教的是方法,毕业后真正用到的东西,需要到了岗位后自己去琢磨、去学习。机会有很多,看你如何把握。
1999年毕业后,夏小浩便进了扬帆船厂,现在已经工作了15年。他主持了众多船型的船体工艺设计和前期设计策划,期间,领导船体专业团队成功攻克16500吨、19000吨化学品船、5000PCTC等高端船型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迈入高端船舶市场做了重要贡献。
夏小浩在扬帆工作期间,还兼职在学校授课,现在给我校船舶专业代课。在设计院里,会经常组织开座谈会、交流会,也会通过和项目经理、员工等聊天中去了解基层的工作情况。
回忆起刚进公司的那段时光,夏小浩既感慨又感恩。
丰富自己,才能握住机会
夏小浩是96年考进浙江海洋学院的,当时学校还是专科,因为是学校第一届船舶修造专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该专业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大部分是从机械专业过来的老师,所以课程也以机械为主。身为当时班级里的学习委员,自然是学习最好的那一个。
毕业后,夏小浩就选择进入了扬帆船厂。开始到扬帆的时候,因为专业知识少,比同期进来的其他学校的实习生基础要差很多。一进场,夏小浩他们就被分配到车间实习,做电焊之类的工作,而从其他学校招聘过来的人,都被分配到了设计院或者其他部门。
三四个月后,船体室的设计院主任告诉夏小浩,“你们的机会需要其他人用完才轮得到你们”。听到这句话后,和夏小浩一同进场的几个人都想走,感觉到自己没有机会。夏小浩找到了学院老师,诉说了这件事。老师告诉他,学校教的只是方法,毕业后真正用到的东西,还需要到了岗位后自己去学习。学校再不好,也只是让你的起点比别人差,认真工作两年后,情况就肯定不同,不仅不比别人差,可能别人还比不过。
“机会是需要的,但机会更是要自己去把握的。”夏小浩听了老师的话,并且用行动去证明了它。夏小浩说,其实本科生和专科生刚进公司的时候,基本没有差别,只有到了一到两年之后,才会有差别。入职后,本科和专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刚进公司,我们学院的软件操作、CAD制图都是最差的,但几年后都不会比别人差。起点是学校给的,之后的路却是要自己去走。不断去丰富自己,哪怕得到的机会是别人剩下的,也要首先让自己有把握住机会的能力。机会有很多,看你怎么去拿。
不知疲惫,做好每一件工作
1999年公司承接了“VYF8301型56米金枪鱼钓船”,夏小浩主要从事总体、结构的送审设计,船体结构生产设计及现场施工技术指导。该船为当时扬帆集团公司承接的国内第一艘金枪鱼钓船,为国内的金枪鱼钓船建造开创了先河,并成功建造了近10艘;
2001年夏小浩担任公司出口德国660TEU集装箱船船体技术主管,主管660箱船体专业的生产设计,处理660箱的现场问题、施工问题及协调各专业之间的问题,制订符合本厂实际生产情况的制造工艺,很好的缩短了建造周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后续的船建造积累了经验。多项技术革新在集团公司获奖,到2006年8月份已有19艘660TEU集装箱船已交付船东使用;
2003年4月担任公司出口德国900TEU集装箱船船体技术主管,主管900箱船体专业的送审设计;最后因公司要为浙江远洋建造56米金枪鱼钓船,转到56米金枪鱼钓船主持船体生产设计。
2003年12月担任大连港4800马力消拖两用全回转拖轮设计主管,独立设计本船的总体设计,船体结构设计。主持生产设计,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拖轮建造工艺,使本拖轮建造周期与以往建造缩短了近二个月,建造精度大大提高,最终该项目攻关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设计中勇于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与2006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舟山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于该船的设计成功,使得夏小浩还主管了大连港在本公司建造的两条相类似的3800马力的拖轮,及舟山港两条同类型的3400马力的拖轮。
2005年参与了扬帆公司的700TEU的生产设计。
2006年担任公司出口德国2750TEU集装箱船船体技术主管,从事该船的生产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本船由于线型廋及宽度窄,比同类型船建造难度大,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
2006年夏小浩担任船体室主任以来,主持了16500DWT化学品船,5000CAR滚装船,92500DWT散货船,9500DWT多用船,57000DWT散货船的生产设计,担当船体前期设计策划,前期生产设计指导的工艺设计,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使得这些船设计与顺利开工建造。
2008年,扬帆集团承建57000吨、76000吨散货船和1100箱集装箱船,这几种船型船体总长与船坞总长并不匹配,如果采用单船制造,船坞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将大大降低。夏小浩带领他的团队大胆创新建造工艺上,攻克《一条船出坞、半条船移位定位工艺》、《大型船舶坞内半串联建造起浮移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课题,形成新的船坞生产模式,减少了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坞内建造周期,提高船坞效率25-35%,经济效益显著。
2011年,在扬帆集团东海岸公司16米×4米大规格板的钢材预处理线可行性论证工作中,夏小浩领导他的团队承担了技术层面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任务,并参与多方分析与实验,最终形成了专业性较强的可行性方案,并最终明确:大规格板在64000DWT项目船上进行试选用。广泛应用之后,将为企业内业产能提升添上重彩一笔。
2011年,夏小浩与他的团队,主要的工作重心围绕“学习与推广76000DWT生产设计模式”展开。上半年,在上海技术中心与韩国亚进公司合作开展76000DWT生产设计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从前期策划,模型初始化,模型建模、校对、套料、出图,以及如何为现场提供技术服务等进行了系统了解与学习,同时进行消化吸收,使设计差错率大大降低,图纸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材料利用率达到90.15%,受到船厂现场施工人员的好评。去年8月,按76000DWT的设计模式开展37150DWT的前期设计策划,制定了37150DWT的整个设计流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夏小浩所带领的团队的设计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工作期间,夏小浩多次获公司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等;在15年时间里,独立负责主持并参与过渔船、拖轮、集装箱船、多用途船、化学品船,散货船,客滚船的设计和现场技术服务,参加了船舶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为保证船舶顺利建造,夏小浩积极工作,学习新知识,提升技术水平,使自身能力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本工作。除工作中大力推广造船新工艺、新装备外,夏小浩还带领本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改善技术服务,起草工艺标准,生产设计标准,为生产设计带来了方便。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夏小浩就是这样一位不断学习、勤恳敬业,为扬帆集团设计进步一直努力的船体工程师。公司称他为“不知疲惫的技术精英”,他却笑着说,自己只是做好了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
定位自己,目标决定努力的方向
夏小浩给即将面临就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建议。现在很多学生应聘扬帆工作时,一直说自己在社团里工作的情况,对专业相关的事情却很少。就扬帆的工作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要竞聘这样的公司,就要凸显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社团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所以说,毕业生找工作前必须要对自己做好定位。
如果是想从事销售方面,就要多参加社团活动。如果是专攻技术方面,就要学好、学扎实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只有定位好自己,有了一个目标,才能决定好自己需要在哪方面去努力,不盲目,就能更好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相对合适自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