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位于国家级新区、海内外闻名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省舟山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2608亩,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学科、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学校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3亿元;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
学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确立了充分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面向关联产业的“浙江海洋大学市内、市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浙江海洋大学特色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
一、学院概况
海洋工程装备学院组建于2020年6月,是学校为更好地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服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而调整组建的二级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9人(博士率70%),国家顶尖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级青年人才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151”人才8人,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同时聘请了一批高级职称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学院拥有机械工程、水利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水利土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两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机械工程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并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省重点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省新兴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为省一流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12人,研究生256人。
学院积极适应涉海类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以培养专业扎实、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并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工科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科研平台与条件建设。学院建有船海与港航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创新团队,并建有中央和地方财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专项资助的一批专业实验室。学院为全国水产渔业学科发展协作网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渔业科技装备创新联盟成员单位。
学院高度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赛事中表现突出,多次荣获国家特等奖、一等奖等。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中交三航、中铁建港航局、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四局、浙江省交工集团、舜宇集团等企业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已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2”本硕一贯制教育和“2+2”本科教育项目,并先后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船舶制造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澎湖科技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以共同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强化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实现学院办学能力与水平的快速提升,并以不懈奋斗支撑与引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涉海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平台。

二、招聘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
1.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
2.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或相关学科;
3.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或相关研究学科和方向。
4.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或相关研究学科和方向。
三、应聘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法规;
2.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3.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资历、专业、任职资格、学术水平等要求;
4.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备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四、招聘岗位
学术领军人才(A类):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前沿性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
学术带头人(B类):具有突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力,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学术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学术骨干(C类):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学术能力和发展前景,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优秀博士(D类、E类):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的发展潜力,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具有学术领军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核心成员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研发方向稳定、创新水平较高,团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取得标志性成果并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章老师
联系电话:0580-2550051
联系邮箱:553843908@qq.com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综合办
学校人才招聘官网:http://hr.zjou.edu.cn/info/1013/1632.htm